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

台灣的博士班

博班

有時會有朋友念完碩班覺得法喜充滿,想念博班;也有時有人問我為什麼博班要念這麼久、如何決定念完碩班要不要念博班等等。總之,短短地寫一下我的看法~~

首先要瞭解(現在)(原則上)(至少臺大大部份系所)博班和碩班有什麼差別:有別於碩班主要在學知識,念博班其實不是學知識,而是學「研究方法」與累積研究經驗,最終是要成為一個有能力產出知識的人,而不是一個能善用知識的人。念碩班才比較是努力成為有知識、能善用知識的人。念博班是為了創造知識,不是獲得知識;念碩班才比較是為了獲得知識。

而創造知識的前提是知道這世界上有哪些知識,所以博班要花很多時間做所謂的文獻回顧,才知道這世界上缺什麼知識(但這樣只主要是知道世界上缺哪些知識,而不是會善用既存的知識);學完研究方法(在管理和社會科學可能是實驗、訪談、問卷、個案等等,在理工生醫可能是做實驗的手法,甚至親手製作機台等等,各領域差別很大),還要花很多時間跟著指導教授做數次研究,累積研究的實戰經驗和心得,如此才能真正掌握並善用這些研究方法。所以博班其實聽課時間少,大部份時候都在讀學術論文、聽學術演講、動手做研究。

===

如果要做個簡單但不免粗糙的比喻,念博班就像是去麵包店(或機車行,或裁縫店⋯⋯看你喜歡哪個 XD)當學徒,指導老師就是麵包店老闆。老闆其實不會一直開課教你怎麼做麵包,因為這能教的很有限;老闆能做的大概是:

1. 老闆會教你怎麼用那些廚具、烤箱(教研究方法);

2. 老闆會叫你先做些簡單的例如揉麵糰之類的事(先做簡單的研究);

3. 老闆會每天開業,你就一邊幫忙一邊觀察和模仿老闆怎麼做麵包,趁晚上用那些廚具、烤箱、殘料盡量練習(讀老師寫的論文、模仿他的寫法、揣摩他的思路;去聽老師演講、學習他的表達方式);

4. 老闆有時會把你晚上做的麵包吃幾口,然後跟你說太軟、太硬、太甜,他覺得可能是火候不對、麵糰揉太久之類的,但他不一定總是講對,即使他講對了,到底火候怎樣叫「對」,你得花時間累積經驗和手感(跟老師 meeting、拿草稿給他看、他跟你說哪裡寫得不好、為什麼不好,然後你回去改,週而復始);

5. 假設老闆擅長紅豆麵包以及其他十種麵包。如果你學會照著老闆對食譜做出能在你們店裡賣的紅豆麵包了,那即使另外十種你都不會,你也可以成為正式員工了(你可以按照老師給的研究議題、計畫、方法,去完成碩士論文,那你就拿到碩士了。當然,有些領域或有些老師特別嚴格,要求也許更高;也有很多地方根本不需要碩士論文);

6. 經過多年努力,你已經很會做紅豆麵包了,老闆跟你說,他覺得奶油麵包是趨勢,但世界上包括他在內沒人會做,建議你去研究看看。你趁著許多晚上嘗試、失敗、跟老闆討論。老闆雖然自己不會做,但他還是有很多知識、經驗,可以給你一般路人給不了的建議。終於有一天,你開發出自己的食譜和手藝,做出好吃的奶油麵包了!而且,這個奶油麵包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奶油麵包,並且被你把食譜告訴全世界的麵包師獲得認可。老闆於是拍拍你的肩膀,跟你說你出師了、可以去自行開業、收徒了(你嘗試做這世界需要、尚不存在,且老師他也無法輕易完成的研究,最終寫出一篇論文,通常公開發表了,為世界多增加了一點知識。那恭喜你,你是一個博士了!)。

附帶一提,有一種人是手藝很棒,學習力也強,他學會了老闆會的全部的十一種麵包;另一種人是擅長經營管理,他學會老闆一種麵包後把店經營得生意很好。這兩種人都很有用,但他們不會拿到博士學位。第一種人可能會拿到數個碩士學位,而第二種人拿到一個碩士學位以後會在業界表現很好。

===

總之~~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個「博士」,主要是看他有沒有創造知識的能力(根據他有沒有創造過知識),而不是他有多少知識,或者會不會活用這些知識。博士沒有比較偉大,創造的價值未必比較多,開公司也未必能賺錢;但平均而言應該確實是比較少人能做到啦。

所以每個博士的貢獻可能差很多(有人發明了全新的奶油麵包,有人則是從經典紅豆麵包延伸出⋯⋯紅豆大麵包之類的 XD);有很多優秀的人並非博士,也有很多博士窮困潦倒(他可能發明了奶油麵包但是後來回故鄉開店,但不巧故鄉不產奶油),一切都是看個人啊。

一點心得,跟大家分享~~

(手機裡就缺一張紅豆麵包的圖啊啊啊啊)

 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

關於我